此部落格文章未經同意,嚴禁轉載 ! !
【2020/10/10 北市中正區-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每每看到【寶藏巖】的指標都很好奇這是什麼寺廟?後來知道現在還是個"國際藝術村",是寺廟?還是藝術村? 某天晚上甘脆
就來一趟夜訪【寶藏巖】之旅。行前先做了點功課,至少知道個大概:寶藏巖聚落,位於台灣臺北市中正區西南端小觀音山南
側的一個依山而造的違建集合而成的小鄰里社區,得名於該地佛寺寶藏巖觀音亭。 寶藏巖雖然不大,總面積只有3.97公頃,但
擁有傍水山坡之戰後違建眷村等等人文特殊景觀,再加上其緊鄰由福和橋、基隆路高架橋和水源快速道路交織而成的匝道,形
成古今相照的意象。(以上資料來源自:維基百科)
我們由汀洲路三段230巷巷口進入,不久後來到一個收費停車場,看到停車場裡滿滿的車子真有點被嚇到了,沒想到這麼多
人也跟我們一樣來夜探【寶藏巖】啊!(不是故意選晚上來,是晚上才有空 XD)
往停車場旁的坡上走,向左下方望去有片大大的空地,這是村子居民的私人停車空間
繼續向前行,來到了【寶藏巖觀音亭】,寶藏巖聚落的名字就是取自這座廟宇,晚上寺廟已經休息,不經意看到了這個門口
的石柱,柱上竟然刻著"昭和十四年"的字樣,據說這是日治時期某神社的石燈籠柱,怎麼會流落到這裡呢?大概又有很多故
事了吧?
想要參觀寶村,要記一下開村時間哦!每週末還有免費導覽活動哦!
滿滿的信箱,真不敢相信這山壁上住了這麼多戶人家
還可以製作紀念幣,一旁的樹木姿態真是慵懶啊!
沒想到會有這麼多人出現在村子裡,或許夜晚這裡有種獨特的美,而且也不會太熱,所以吸引了不少夜間參觀者
樸實無華的屋宿有種簡單的美感
【寶藏巖】的地圖,參觀前可以大致研究一下路徑,不過⋯⋯就算亂走,小小的迷路,好像探險一般,也是挺有趣的 XD
村子裡像這樣上上下下的窄小樓梯還不少,階梯盡頭的昏黃燈光引發了我們向上走的好奇心
簡單而有特色的手繪小掛旗
路口有間"三角窗服務棧,在這裡可以自助取得簡介DM、防蚊液⋯⋯等物品
剩下局部的"半樓廣場",別有風情
站在半樓廣場上望向四方,可以有無限的想像
好奇這面彩繪想傳達的意思?
讓人好奇的"紅色電影院",不知不覺就走了進去
又是一個讓人感到好奇的空間
村子裡親切的提供了飲水機,但好像後面充滿鬥志的壁面彩繪才是重點,哈哈
紙藝與燈光的巧妙結合,形成了熱鬧而華麗的氛圍
村子裡的大廚房
斑剝的牆面、磨去的地磚,坐下來和不同的時空來場對話吧!
黃光與白光,讓空間充滿著溫度
仔細看看!這是個展示空間,沒錯哦!
好喜歡這個藝術工作室,連招牌都可以這麼可愛
滿滿的各式種子大集合,真讓人大開眼界
這裡根本是座種子博物館嘛!
每個空間都有不同的創意進駐
廢物也可以有新生命
左下角的那段文字,寫的真好
廢物再生,也可以很文創
筆觸細緻的彩繪牆
寶村的意象
夜晚的寶村,一點都不孤單
咦?這不是日治時期的石燈籠構件嗎?怎麼會流落在這裡呢?
定時展示的"月亮盈虧",蠻有特色的創作。
【寶藏巖】在1997年6月後,受到部分學者及民眾的注意。經過整建與媒體報導,2006年《紐約時報》將該聚落報導為台北
最具特色的景點之一,與當時全世界第一高樓台北101並列。
2011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公告登錄寶藏巖聚落為該市「聚落」。乃非正式營造過程所形成的聚落中,由榮民、城鄉移民與都
市原住民等社會弱勢族群,於都市邊緣山坡地上自力造屋的代表,有歷史的特色。(以上資料來源自:維基百科)
相關文章:
2020/07/30【遊記】北市中正區-參觀百年古蹟"中華民國總統府"
2020/02/09【遊記】北市中正區-南門町三二三、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
2018/01/26【遊記】北市中正區-"農人餐桌"親子餐廳、"郵政博物館"總館
2018/01/25【遊記】北市中正區-西區門戶古蹟巡禮--北門、郵政博物館、撫台街洋樓、鄭記豬腳飯、sunny cafe、雪王冰淇淋、中山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