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05 高雄鳳山-東便門】
漫步在鳳山市區裡就能輕鬆的看到昔日鳳山城池所遺留下來的種種歷史殘跡,發現家裡這二位小童還蠻適合逛古蹟的耶
行經【龍山寺】路口時,被對面巷口處的【東福橋遺跡】給吸引住了,於是延著打鐵街來到【東便門】的方向
【東便門】建造於清嘉慶九年 (1804),至今已有 209年的歷史
鳳山新城殘蹟中,唯一保留城門原貌的東便門及跨鳳山溪的東福橋,至今猶負起交通孔道的功能,也是全台唯一還活在現代人生活中的城門
古蹟,人車往來,皆須經東便門門孔,要想體會古人如何出入城門及行走古橋的感覺,鳳山市東便門與東福橋值得一遊 (資料來源 :
http://content.edu.tw/local/kaushoun/chinnan/2/3/1.htm )
走進古城門感受一下當年的緊張情勢
經過城門來到東便門的另一端,【東便門】的這頭寫著【同儀門】
【同儀門】邊有座新建的【東福橋】,舊有的【東福橋】據資料記載應是建於清同治3年 (1864)
舊【東福橋】毀於民國 90年的 "潭美颱風"
這座新建的鋼橋位置與原橋相同,【同儀門】邊有一座【東福祠】土地公廟
【東福祠】邊有塊清同治甲子年立的 "重修東福橋碑記"
此地帶是昔日的碼頭所在地
目前橋下還在整治中,當天還看到有怪手在橋下施工
大大的紅磚牆上記訴著東便門的歲月
這二座六角形橋墩就是原有的【東福橋】橋墩殘跡,潭美風災後從河裡吊起放置在此地展示,由毀損的橋墩柱體看起來感覺相當堅固
鳳山區古蹟遍遍,加上在地美食也不少還蠻好逛的
行經鳳山區中正路時發現這座美麗的教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鳳山教會】,這座教會外觀給人典雅而莊嚴的感覺,有機會真想進去看看
看到一個個的熱氣球還以為我眼花呢 ! 原來這是耗資 15億所打造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其外觀的大型漏斗建築體在夜間會有彩色燈光的變化,成為大高雄的文化新地標,下次有機會也要去逛逛
【2017/ 10/ 7高雄鳯山區】
2017年再度來到高雄,這回終於有機會停下腳步來逛逛這鼎鼎有名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這熱氣球造型的設計真的很棒 !
兼具遮陽、採光、美觀又有創意的藝術空間
這裡有座"藝術圖書館"
舒適、新穎的閱讀空間
圖書館閱讀空間的使用率還蠻高的
不遠處有座建於1814年的老書院-【鳳儀書院】,之前來剛好遇到大整修沒能入內參觀,原本打算帶小童進去參觀,但家裡兩位小童聽了住在
高雄表哥的話 : 我們戶外教學有去過,裡面很無聊 XD,兩位小童也不想進去...,或許等他們再大一點能夠了解書院在古代的重要功能才有興趣
進去好好參觀吧 !?
於是...我們就站在書院外面目視了書院廣場,算是極簡單的環視了一下【鳳儀書院】。關於【鳳儀書院】,上網查了一下資料如下 :
清代鳳山縣城有新舊兩城,鳳儀書院的興建係因林爽文事件造成設於興隆莊(現左營)的舊城殘破,其中的屏山書院也毀於戰火,因此於嘉慶19年
(1814)於新城(現鳳山)內設置鳳儀書院。
鳳儀書院的興建始於知縣吳性誠的倡議,當地仕紳團體奮社的捐資,由候選訓導歲貢生張廷欽負責實際興建。鳳儀書院除教學功能外,尚有文
昌祠、敬字亭、試場、義倉、曹公祠、五子祠、義學等多功能,並曾做為調解訟案與「修志采訪局」的所在地,甚至於咸豐3年(1853)的林恭起
事中作為「軍機房」。光緒十七年(1891)舉人盧德祥重修,是唯一文獻記載的重修紀錄。
日治時期先後做為日本陸軍台南衛戍病院鳳山分院、養蠶所及鳳山郡役所宿舍。二次大戰後,產權歸屬教育部學產基金,將土地出租,住戶居
住其中並加蓋建物及設施居住使用。民國74年(1985)內政部指定鳳儀書院為古蹟。文化局於民國94年(2005)取得土地管理權後,以三年時間陸續
完成書院租佔戶搬遷及增建物拆除,並於民國98年( 2009)進行書院整體修復工程,至民國102年(2013)完工。
鳳儀書院修復後,除呈現原有古蹟風貌外,還具有現代化使用機能。再利用方面則以書院原有功能為主體,配合書院氛圍策畫,包括書院運作
、科舉介紹、鳳山歷史與鳳儀書院歷史等展示,以活化此一台灣現存書院中,年代最早且規模完整與最大之書院。 (資料來源 : 鳳儀書院官網)
【東便門】、【東福橋】
地址 : 高雄市鳳山區三民路44巷內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鳳山教會】
地址 : 高雄市鳳山區中正路172號
【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地址 : 高雄市鳳山區光遠路161號 (高捷大東站)
電話 : 07-7430011
【鳳儀書院】
地址 : 高雄市鳳山區鳳崗里鳳明街62號
電話 : 07-740-536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