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部落格文章未經同意,嚴禁轉載 ! !
【2020/ 02/ 01 台東東河-新東糖廠文化園區】
幾年前曾經到過【新東糖廠】(都蘭糖廠),當時還真的看不出這裡曾經是一座糖廠,近幾年再度造訪,發現有了一些小小的變化。
建於昭和 8年( 1933年 )的【新東糖廠】是一座擁有近90歷史的私人糖廠,是東台灣僅存早期製造紅糖的工廠,該廠於1991年停
止生產,2001年轉型為文創園區,供遊客參觀。
糖廠的建築外觀爬滿了綠色植物,讓原本老舊的建築多了些新意象與生命力
當年的糖廠倉庫於2001年轉型為藝術家的文創展示空間,供民眾參觀,因為展示空間裡的物品屬於私人創作物,版權所有,
禁止攝影,在裡頭繞了一圈,攤位不多,感覺似乎可以再豐富、多樣一些
倉庫旁還保留有部份的軌道
從這個角度看過去,斑剝的建築外牆似乎訴說著當年精采的過往。老建築、新生命,相信這樣的結合會有美好的未來
一直覺得煙囪是一座糖廠的精神象徵,煙囪在糖廠在,而煙囪若不在了,那麼糖廠應該很快也會消失不見
一旁販售枝仔冰的小屋子,很有原民的色彩
繼續北上來到了【東河包子】,原本沒什麼人車的東海岸突然熱鬧起來的感覺,好不容易來到了東河,嚐一口在地特色小吃
【東河包子】是絕對必要的,包子口味雖然沒有讓人大大驚豔但也還算不錯
順著台11線轉近【東河包子】路口的巷弄裡,發現竟然還有另外一家【舊街東河包子】,原來這家是弟弟開的,雖然沒有
【東河包子】人山人海的景象,但一樣需要排隊呢 ! 【東河包子】與【舊街東河包子】,究竟哪家好吃呢 ? 或許下回要留
點肚子兩家一起吃才能一分高下 XD (據說還有另外一家黃記東河包子,是員工出來開的)
順著【舊街東河包子】繼續往前,還有幾間賣吃的店家,老吳炭烤地瓜、鮮奶紅茶、家傳手工紅豆餅.......一樣也是下回留個空肚子
再來一網打盡 XD
行駛在新東河橋上,路口右側這個大大的入口意象非常醒目,這裡是東河鄉與成功鎮的分界點,左轉進入則是往【舊東河橋】、
【泰源幽谷】、【登仙橋】的方向
看到這棵文旦柚,原來東河也產柚子啊 !
路口左轉後其實會先抵達【舊東河橋】,不過我們繼續往前開,先到【登仙橋】附近去看猴子,回頭再到【泰源幽谷】、
【舊東河橋】走走
【登仙橋】附近有好多個"請勿餵食"的告示牌,但不知道是遊客看不懂 ?還是無視 ? 更誇張的是竟然有小貨車就停在路旁賣水果給
遊客餵食獼猴
到處都是獼猴,數量還真不少,大概知道這裡有得吃所以聚集了一群,人類這樣一直給牠們食物會不會讓牠們謀生的行為退化呢 ?
一旁的【登仙橋】建於日治時期1929年,最初是鐵索吊橋,民國42年改建為水泥橋,民國80年另建拱式新橋
獼猴各個身手俐落,爬上爬下、接食物.....都難不倒他們
愛牠請不要餵他 ! ! 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的遵守
這些獼猴有獸性,可能會傷害人,還是要多注意、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囂張的獼猴竟然爬上遊客的車頂了
回頭來到【舊東河橋】,新、舊兩座【東河橋】連接成功鎮與東河鄉的馬武窟溪出海口,站在舊橋上可以欣賞到【泰源幽谷】的美景,
新橋啟用後,舊東河橋即禁止車輛通行,橋上的空間成為東海岸藝術家創作的展示場地
橋上的藝術展示作品,家裡的小童遠遠看過來說: 哇 ! 怎麼有人在橋上曬棉被啊 ! 趕緊跟他做解釋 : 這是藝術家的作品啦 !
【舊東河橋】始建於1920年11月,舊名為 : 吉田橋,是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指派的台東廳日本土木工程師吉田先生所設計建造,
由於吊橋兩岸地質岩性不同及河谷中巨石的的關係,橋的北半段設計成圓拱型以跨越河中的巨石,南半段則設計成平形水架式的
造型 (臺東廳土木課吉田技師在該橋建成之前因病逝世,為紀念他的貢獻,當時將該橋特此命名為「吉田橋」。 )
以上資料來源自: 維基百科
站在【舊東河橋】上欣賞美麗的紅色新東可橋,以及馬武窟溪出海口的景象
另外一側則可欣賞到泰源幽谷及溪流中的白色巨石景觀
走至【舊東河橋】的尾端有間藝術小屋
可愛的"我愛東河"彩繪壁畫,由這裡繼續往前行即為東河舊街、舊街東河包子的方向
小屋子裡有著滿滿的彩繪
大概因為這些藝術創作有些褪色才會讓小童認為是在曬棉被吧 !
【舊東河橋】為台東縣列管的歷史建築之一,並被文建會評選為"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也曾名列於"台東八景"之中。
悠悠的【舊東河橋】已經是座90歲高齡的老橋樑了,經歷了世代的變遷,看盡了河口的潮起潮落,如今功成身退,以另外一種
形式存在著。
相關文章 :
20150216【遊記】台東市-富岡漁港、小野柳、郡界、台東東河-東河肉粽王、東河包子、水往上流、都蘭國小
【新東糖廠文化園區】(都蘭糖廠)
地址 : 台東縣東河鄉都蘭村61號
電話 : 089-531-212
開放時間 : 週六、日 10:00-17:00
【東河包子】
地址 : 台東縣東河鄉東河村南東河15鄰420號
電話 : 089-896-369
【舊東河橋】
地址 : 台東縣東河鄉台1線 131 公里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