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北市大同區-臺灣博物館-「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

(圖片來源取自臺灣博物館)

【2025/ 03/05 北市中正區-臺灣博物館-「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

和三五好友相約看畫展,雖然這次陳澄波的畫作只有8件,但每張都是精采之作,且畫作

數量不多反而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好好感受畫作中所要傳達的訊息,特別是此次以畫中台灣

植物、地理來分析當時畫家所觀察到的大自然景象,和以往主訴藝術家或以藝術的角

度來欣賞畫作,感受很不一樣。

【遊記】北市大同區-臺灣博物館-「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

畫展入口處的視覺,說明了此次展出的畫作觀賞角度【三軸交會的台灣】,畫作中載了匯聚於台灣

島上的三股自然力-氣候(北回歸線、亞熱帶)、季風(西南氣流、霧林帶)與黑潮(洋流)交會

【遊記】北市大同區-臺灣博物館-「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

很幸運的在現場遇到一位熱情、生動的導覽人員正在解說,讓我們即時參與了一場知識與藝術饗宴。

這幅畫作命名為【濤聲】,導覽員細細解說了畫中的植物、釣客、天空、岩石、浪濤⋯⋯生動的描述

讓我們沈醉其中;右上角的海灣看起來應該是東澳灣,至於釣客垂釣的地點就要再研究一下了

【遊記】北市大同區-臺灣博物館-「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

【東台灣臨海道路】,典藏於:日本山口縣防府市圖書館

這幅畫作很有故事性:台灣總督上山滿之進退任離台前,以當時的一千圓請陳澄波描繪東台灣的大

斷崖,想要展示在東京家中的客廳;上山滿之進逝世後子孫依其遺囑將此畫作捐贈圖書館。

左下角有身著泰雅族服飾的原住民,畫框更是畫作的原件,以達悟族拼板舟船板所製作而成,框上

還可以看到代表達悟達的圖案,非常特別!

【遊記】北市大同區-臺灣博物館-「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

【展望諸羅城】的作畫地點是嘉義植物園,畫中巨大的熱帶植物、遠方的煙囪、稻田、電線桿,說明

了當時的嘉義市已是工業化興起中的熱鬧城鎮 

【遊記】北市大同區-臺灣博物館-「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

【農家】透過陳澄波的畫筆記錄下台灣早期農家樸實的自然景象,也記錄下生動的動植物 

【遊記】北市大同區-臺灣博物館-「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

鹽月桃圃的【黑潮】是除了陳澄波8件原件作品外的唯一一件畫作;畫中描繪有鵝鑾鼻燈塔、印度

牛群、以及黑潮自菲律賓流經屏東,向臺灣東部流去

【遊記】北市大同區-臺灣博物館-「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

北回歸線、季風、黑潮,如何型塑島嶼的生命

【遊記】北市大同區-臺灣博物館-「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

邊看畫展,同時邊了解台灣的地理、氣候,蠻有意思的結合

【遊記】北市大同區-臺灣博物館-「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

這次陳澄波的展出作品中也有一幅是描繪台灣的【北回歸線】 

【遊記】北市大同區-臺灣博物館-「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

北回歸線、季風與動植物之間的關係,也在此次畫展中一一呈現

【遊記】北市大同區-臺灣博物館-「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

這個區域展出台灣山林中的自然史典藏及新採集到的植物標本

【遊記】北市大同區-臺灣博物館-「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

搭配友達的擬真藝屏製作而成的微動畫,台灣的北回歸線23.5度是個四季怡人的地理位置,相較於

週邊呈現的北回歸線經過的國家卻幾乎都是處在沙漠的國度 

【遊記】北市大同區-臺灣博物館-「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

小學生現場看展做筆記,圖文並茂

【遊記】北市大同區-臺灣博物館-「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

展場中以筆記記述的方式在展桌上呈現

【遊記】北市大同區-臺灣博物館-「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

以圖文生動的筆記方式展出,感覺更貼近生活,讓觀賞者更容易了解此展所要表達的內容,挺不錯的!

【遊記】北市大同區-臺灣博物館-「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

因此次展出地點是在【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於是順道參觀了鐵道相關的常設展區 

【遊記】北市大同區-臺灣博物館-「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

典雅的廳堂也很值得細細品味

【遊記】北市大同區-臺灣博物館-「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

走至另一展間,這是台灣第一位女建築師的相關作品展 "另一種現場:修澤蘭"

修澤蘭,1925年出生於湖南,歷經中日戰爭,戰時就讀遷至大後方重慶的中央大學建築系,並於當

時結識時任校長的蔣介石。 1949年因鐵路局招考而來到台灣;在鐵路局任職期間,她參與過多座火

車站、倉庫、人員訓練所與員工宿舍的規劃與設計,更有監造鐵路的經驗。

(以上資料來源取自:台灣歷史博物館)

【遊記】北市大同區-臺灣博物館-「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

不僅參與過鐵路車站的設計,修澤蘭也為全台多所學校的建築做過設計

【遊記】北市大同區-臺灣博物館-「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

修澤蘭著名的設計之一-景美女中圖書館

【遊記】北市大同區-臺灣博物館-「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

建築設計圖手稿 

【遊記】北市大同區-臺灣博物館-「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

【花園新城】是台灣第一個大型且知名的山坡地開發建案,在當時被視為僅次於陽明山的高級住宅區

【遊記】北市大同區-臺灣博物館-「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

參觀完畫展後步行至迪化街找美食,【永樂市場】裡的"麥家廣東意麵" 麵體口感Q彈,和別處嚐到的

意麵很不一樣,搭配鮮嫩的瘦肉片、韮菜、少許的油葱,嚐來順口不油膩; 餛飩湯加了韮菜提味,口

感清爽 ,很有古早味。現場併桌的一位大姐是在地人,她聊道⋯這小時候的味道是遠從加拿大回鄉

必吃的家鄉味。

【遊記】北市大同區-臺灣博物館-「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

迪化街除了中藥行之外還留有幾間早期的布莊,這間【高建桶店 】門口掛著各式古早風情的編織

提袋、竹籃⋯⋯,每每吸引了各國的觀光客佇足選購;很有台灣味的古早味提袋價格不算高,很適

合入手當生活中的環保提袋 

【遊記】北市大同區-臺灣博物館-「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

大稻埕老城區裡有不少特色咖啡館,選了【SIDOLI RADIO 小島裡】坐下來歇歇腿,平日下午的時間

依舊需要排隊等候,可見這間咖啡廳的魅力;甜點小巧可愛,咖啡好喝,價位中高,店裏老屋的空間

很有味道,Menu則是呈現在舊式音樂卡帶的封面紙上,算是蠻有創意的。

關於【SIDOLI RADIO 小島裡】:

位於台北大稻埕,以聲音為載體的新概念場域,一所 結合錄音+咖啡+選物+唱片+展覽的複合文化

空間 ,透過聽覺感受生活記憶,一起聆聽小島裡的故事。

SIDOLI 亦即「Story」,以15分鐘為單位,每個人在此留下一刻故事。它可以是一段記憶,可以是一段

告白,可以是一段人生經驗,可以是一段陪伴 ...

 

相關文章:

2024/10/10 【遊記】北市大同區-北門蝦仁飯、四方醫院舊址、小春園滷味
2020/07/23【遊記】北市大同區-百年古蹟風華再現-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遊記】北市大同區-臺灣博物館-「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

【麥家廣東意麵】

台北市大同區民樂街61-1號

營業時間:11:00-14:00 週日公休

 

【SIDOLI RADIO 小島裡】

103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245號一樓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B Ma 的頭像
    NB Ma

    Nicole & Bill 的小小搗蛋窩

    NB 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