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12/ 23
【滬尾礮臺】位在今【淡水高爾夫球場】西側,面積26,711平方公尺,在中法戰爭後,劉銘傳深知臺灣海防的脆弱及重要性,決定加強臺灣海
防的建設並在各海口增建礮臺以利防禦。1889年(光緒15)大礮安裝完竣後,滬尾礮臺便未曾實際參與戰事,所以建築部分至今保存相當完整
其實這天主要的目的是帶小童到北海岸抓寶的,剛好【滬尾礮臺】大門口有座擂台,當我們站在大門口準備打擂台時售票口的服務人員走出來告
知 : 今天免費參觀,不需要購票哦 ! 很開心聽到"免費"這兩個字,但心裡其實是很心虛的 ! 哈哈......
免費定時導覽的服務真是貼心
走進礮臺大門口遇到展覽人員對我們說 : 你們是來抓寶的對嗎 ? 進來這裡抓順便躲雨,就這樣成就了這天的【滬尾礮臺】之旅,也才知道原來這
裡有這麼一座保存完整的礮台。
展覽的服務人員繼續說 : 今天是我們展覽的最後一天歡迎你們入內參觀 ; 這麼盛情的邀約真的好難拒絕啊 !
這座礮台的城牆好厚實
因為【滬尾礮臺】建好後並沒有歷經過戰爭的洗禮,所以保存的相當完好,不過在建築上還是免不了留下歲月的痕跡
好有藝術的線條
進入甬道內參觀展覽,關於南京大屠殺
第一次在礮臺甬道裡看展覽感覺很不一樣
四週都是歲月留下的斑斑痕跡
以前課本上曾上過關於南京大屠殺,但都只是輕描淡寫的帶過,這次的展覽內容還蠻豐富的呢 !
原來礮台的內部長這樣,像是四通八達的隧道,也像極了迷宮 XD,不知道當年的士兵會不會走錯路耶 !
【滬尾礮台】火砲數位擬真再現AR體驗,這真是過去與現代科技的完美結合,可惜這天風大雨大暫停開放體驗
擁有130年歷史的【滬尾礮臺】看起來真的很有歷史了
城牆上設計有放置砲彈的儲彈槽
圓型的空間為當年放置大砲的基座
日治時期日軍撤走【滬尾礮臺】內的四門大礮,改將此地作為礮兵射擊的練習場,1918年日本人在砲台東側建造號稱東洋第一的高爾夫球場,
1928年在北邊建造淡水無線電收信所用於和東京、大阪、鹿兒島聯繫之基地,顯示砲台的軍事防衛功能逐漸消退。(資料來源 : 維基百科)
行走在礮臺甬道內感覺好奇妙,想像自己是行走在蟻窩中的螞蟻般 XD
點了燈的空間裡格外有氣氛
導覽員告訴我們 : 這螢幕的上方長期住著一隻蝙蝠呢 !
走在甬道裡看著南京保衛戰的展覽,氣氛一整個好搭啊 XD
道道相連
運彈坡,為Y字型的斜坡,連結兩方砲座,當時以此坡來運輸彈藥。
這個空間真是以假亂真啊 ! 很好拍照的一個場景
【滬尾礮臺】唯一的出入口是東南方的營門,營門門額上有光緒12年(1886年)重建完成時劉銘傳所題「北門鎖鑰」四字,至今依然清晰可見
。 由於【滬尾礮臺】處於較高地勢,不易被察覺,加上礮臺外圍還有一道土垣圍護,隱密性佳,故易守難攻,是一座防禦性優越的暗礮臺。
參觀完【滬尾礮臺】後發現對面有個【臺灣高爾夫史蹟館】,這裡也是免費參觀
史蹟館入口
大人看高爾夫史蹟展,兩位小童繼續玩拍照,雙胞胎爸爸出現了XD
雖然對高爾夫球沒有太大的研究,但看看這些造型特殊的獎杯,感受一下也很不錯
真難想像這種竟然有這麼特造型的獎杯
最右邊的獎杯造型也是挺特殊的
真是有藝術氣息的獎座啊!
這天因緣際會來到了【滬尾礮臺】,幸運的遇上了免費參觀的日子,不但參觀了這座壯觀的百年礮臺,也參與了最後一天展覽的南京保衛戰,
獲贈了展覽中的一本書-激戰倒春寒,最後還參觀了臺灣高爾夫史蹟館,可說是收穫滿滿啊 ! 有時真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呢 !
相關文章 :
20150131【遊記】新北淡水區-北台灣第一所醫院"滬尾階醫館" 、北台灣第一聖會"淡水禮拜堂"
20140131【遊記】新北淡水-緣道觀音廟、糖鐵367號
【滬尾礮臺】
地址 :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一段6巷34號
【淡水古蹟博物館-臺灣高爾夫史蹟館】
地址 :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一段6巷32-2號